网站首页 团队简介 研究方向 团队成员 在研项目 校外平台 科研成果 获奖与荣誉 仪器与设备 团队制度
团队成员
Team profile
 
团队成员 首页>团队成员
李爱民 教授


 

李爱民

教授,博士生导师

 

通讯地址:南京市栖霞区仙林大道163号;邮编:210023

工作单位:南京大学环境学院仙林校区

E-mailliaimin@nju.edu.cn

 

 

李爱民教授简介

 

学历及工作经历

李爱民,男,19633月生,中组部首批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江苏省十大杰出发明人,首批全国创新争先奖状获得者。19846月毕业于扬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原扬州师范学院化学系)。19869—19897月,在南开大学化学系攻读有机化学硕士、19899月获理学硕士。20002月至20026月在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攻读博士,20026月提前毕业,200212月获工学博士学位19901月晋升讲师,19967月晋升为副教授,20029月晋升教授,20033月被南京大学聘为博士生导师,现任国家有机毒物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南京大学盐城环保技术与工程研究院院长,南京环保产业创新中心主任,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筹建负责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第八届学科评议组成员,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与蓝藻治理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及化工污染防治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生态环境部第一届生态环境应急专家组成员,江苏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专家组专家,江苏省环境工程咨询中心环境科学与工程技术咨询专家,科技部淮河流域再生水利用与风险控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副理事长,国家重大水专项有机化工废水治理与资源化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理事长,长江技术经济学会流域环境专业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南京市第六届经济社会发展咨询委员会委员,华南土壤污染控制与修复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江西省生态诊断修复及污染阻断重点实验室委员,环境污染过程与基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工业集聚区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工业生态与环境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海洋环境与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第四届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湖泊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工程实验室理事会理事,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科学部第14届专家评审组成员,国家科技部“863”项目评审专家,中国核心刊物《离子交换与吸附》编辑委员会副主编,《环境工程学报》编委,《环境工程技术学报》编委,历任南京大学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南京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国家环境保护有机化工废水治理与资源化工程技术中心副主任,江苏南大金山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主要研究方向:流域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有毒物质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环境功能材料的合成及应用

 

主要荣誉:

35. 2021年,江苏省人民政府,首届江苏省科技创新发展奖先进个人
34. 南京市创新名城建设突出贡献先进个人
33. 2020年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一层次届满考核优秀
32. 20201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八届学科评议组环境科学与工程组成员
31. 2018年,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入选江苏省第五期“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一层次培养对象(中青年首席科学家)
30. 2017年,环保部和住建部聘请为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重大专项标志性成果责任专家
29. 2017年,四部委(科学技术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委员会),“全国创新争先奖状”
28. 2017年,江苏省知识产权局,江苏省知识产权领军人才
27. 2016年,江苏省人民政府,首届“江苏省专利发明人奖”
26. 2015年,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
25. 2015年获“南京市第十一届十大科技之星”
24. 2014年,第六届“江苏省十大杰出发明人”
23. 2013年,中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首批“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
22. 2012年,科学技术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带头人),再生水利用与风险控制创新团队,(李爱民,张全兴,张幼宽,安树青,阮晓红,龙超,刘福强,张徐祥,刘波,李睿华,王津南,杨琥,周庆,郭红岩,鲜啟鸣)
21. 2012年,环境保护部,“十一五”国家环境保护科技工作先进个人
20. 2011年被评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
192011年获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突出贡献奖
182011年入选教育部优秀创新团队(带头人)(李爱民,潘丙才,张全兴,龙超,许昭仪,韩永忠,张炜铭,刘福强,吕路,王津南,周庆,花铭)
172010年获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攀登学者计划资助
162010年,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52009年,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142009年南京市第八届十大科技之星提名奖
13200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122008年,江苏省人事厅,江苏省六大高峰优秀人才
112008年被评为江苏省高等学校青蓝工程优秀创新团队培养对象(负责人)
102008年,中国石油和化工工业协会,全国化工优秀科技工作者

9.    2008年,中国共产党江苏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江苏省高等学校优秀共产党员

8.    2007年南京大学优秀共产党员

7.    2006年,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江苏省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

6.    2006年被评为江苏省六大高峰人才

5.    2002年江苏省“333工程省级科学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

4.    1999年江苏省教育厅红杉树园丁奖

3.    1996年江苏省普通高校优秀骨干青年教师

2.    1995年江苏省教育厅八五先进科技工作者

1.    1992年江苏省普通高校优秀骨干青年教师

 

科研获奖:

20. 2020年,江苏省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2020年度江苏省研究生教育改革一等成果,“双向延伸、因类制宜”——环境类“顶天立地”型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任洪强,毕军,李爱民,张全兴,周媛,刘建萍)

19. 2019年,中国循环经济协会,中国循环经济协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环保产业发展评估技术方法与成果转化研究

18. 2019年,国务院,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淮河流域闸坝型河流废水治理与生态安全利用关键技术,(李爱民;安树青;徐洪斌;买文宁;何争光;李洁;谭云飞;李睿华;谢显传;刘福强),(第1完成人)

17. 2018年,国家知识产权局,第二十届中国专利优秀奖一种抗有机物污染离子交换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李爱民;李海波;双陈冬;周庆;杨琥;张满成;周扬),(第1完成人)

16. 2018年,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奖励委员会,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淮河流域闸坝型河流废水再生利用与风险控制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李爱民;徐洪斌;安树青;买文宁;何争光;李洁;谢显传;郑俊;双陈冬;朱海亮;李睿华;刘波;于鲁冀;刘福强;李燕),(第1完成人)

15. 2016年,国务院,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难降解有机工业废水治理与毒性减排关键技术及装备,(李爱民;刘福强;双陈冬;吴海锁;买文宁;陆朝阳;戴建军;龙超;杨维本;王津南),(第1完成人)

14. 2016年,国家知识产权局,第十八届中国专利优秀奖,一种芬顿流化床处理装置及其废水处理方法,(李爱民;沈科;姜笔存;双陈冬;刘福强),(第1完成人)

132015年,环境保护部,国家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奖励委员会,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垃圾渗滤液处理关键技术、装备研发及产业化应用,(吴海锁;李月中;戴晓虎;李爱民;朱卫兵;姜伟立;朱敏;涂勇;范茂军;朱兆连;韩颖;王亚东;吴云波;陆嘉昂;程伟),(第4完成人)

12.  2015年,国家知识产权局,第十七届中国专利优秀奖,一种混酸硝化废水生物毒性的解除方法,(李爱民;陆朝阳;范俊;戴建军;陈金龙;凌红吉;李业文;杨尧;汪海萍;朱兆连;姜笔存;李汉雄;俞守业;闫蕾;徐鑫煤),(第1完成人)

11. 2014年,江苏省人民政府,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复杂体系中典型难降解有毒污染物治理新技术研发与应用,(李爱民;刘福强;吴海锁;陆朝阳;戴建军;龙超;刘波;王津南;喻学敏;杨维本;陈金龙),(第1完成人)

10. 2007年,国务院,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水溶性、难降解有机污染物治理与资源化新技术,(张全兴;李爱民;陈金龙;龙超;潘丙才;赵露),(第2完成人)。

9工业污染源有机毒物治理技术及资源化,获2006年国家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三等奖(5完成人

8. 2005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胺修饰复合功能吸附树脂合成和在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治理中的应用,(第2完成人)

7. 有机毒物废水治理技术及其应用,获2005年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第5完成人)

6治理芳香有机物废水的吸附树脂合成及其性能研究论文,获2004年南京大学优秀博士论文

5. 2004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树脂吸附技术在氯化苯清洁生产工艺中的应用,(第3完成人)

4.“树脂吸附法处理有毒有机废水及其资源化2003年获第一届中国技术市场协会金桥奖。(核心研究人员

3. 复合功能树脂获2003年国家新产品(第2完成人)

2.“树脂吸附法处理有毒有机化工废水及其资源化研究,获2001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第11完成人)

1.“超高交联聚苯乙烯吸附树脂的合成及其应用研究,获教育部2000年中国高校科学技术奖励二等奖(第15完成人)


 
版权所有:李爱民教授研究团队 All Rights Reserved.